联系邮箱
bp@wsjst.com.cn
当前,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关键阶段,算力支撑、政策引导与场景贯通成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9月26日,一场以“算网融合 智策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宣讲会在上海创智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国央企、中小企业及创新型科技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共同围绕AI政策布局、技术演进与生态共建展开深入交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发展处副处长陈钊指出,上海正全力构筑人工智能“上海高地”,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夯实智能算力基础、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加速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深度融合与商业化落地,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随着大模型爆发式发展,我国人工智能逐步突破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技术前沿洞察环节,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璟在《大模型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实践案例》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模仿学习向强化学习、多模态融合方向快速演进。他透露,阶跃星辰已在多模态大模型研发上取得关键进展,相关技术正应用于内容文娱、金融分析、智能终端等领域,逐步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行动智能”的跨越。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备案总量达439款,覆盖医疗健康、农业、教育、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30余个行业,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生态成熟,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版图。政策层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琦对近期出台的《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进行系统解读。他介绍,上海将从降低智能算力成本、拓展大模型应用场景、支持高质量语料采购等方面推出具体举措,助力企业降低创新门槛、提升技术落地效率。聚焦现在热度颇高的具身智能与智算服务等前沿领域,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具身智能是AI发展的必然路径,而人形机器人作为关键载体,已在感知、控制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未来将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站在基础设施角度,华为上海昇腾创新中心CTO贾挺猛认为,“智能根基”的构建离不开软硬件协同与生态开放。“昇腾AI平台将持续赋能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场景,并与运营商深度合作,推动智算服务朝着高效、普惠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