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
bp@wsjst.com.cn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每一次通用技术的突破,都会衍生发展出一批能够充分应用适配该技术的产品、服务、企业与商业模式,促进释放技术红利,开启新商业模式、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当前,促使人工智能从“技术进步增量”形成“经济发展增量”,需要进一步着力提升生产力。
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技术验证。将实验室研发出的算法模型转化为服务和产品,验证技术方向可行、风险可控、具备应用价值。其次是场景适配。在技术得到可行性验证的基础上,将技术与真实业务场景深度适配,推动构建高质量行业知识库和数据集,训练行业垂类模型,并嵌入到实际使用流程中,实现场景应用的智能化升级。最后是规模化应用。将已适配的场景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设计商业落地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还停留在场景适配这一阶段。新事物需要一个试错期、完善期,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也需要不断迭代才能形成好用的服务和产品。要在不断应用完善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人工智能服务和产品相关标准规范,并形成合规性共识,确保规模化应用稳定可靠。《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为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聚焦科技、产业、消费等生产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布局“人工智能+”重点行动,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形成以人工智能应用引领生产力提升、生产力提升反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双向赋能模式。另一方面,从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方面,提出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等举措,推动构建适配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突破。